工厂里待过的都知道,在金属加工制造业里的几个关键技术里,热处理靠的是烧得一把好火,机加工靠的则是一把好刀。
子贡问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刀具虽然看起来在制造业中无足轻重,但刀具的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生产,销售,服务的方式丰富多彩。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腾飞,刀具在制造业里的份额也愈发不可或缺,且必须迎头赶上。
中国的刃具市场可以根据销售额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全球刃具行业龙头山特维克可乐满 (Sandvik Coromant) 是这里面金字塔顶端的玩家,
全球第二,肯纳Kennametal 在中国紧随其后,属于第二梯队,
对于第三个梯队,则挤的人比较多, 发展迅猛的伊斯卡 ISCAR,以营销方案出名的瓦尔特 Walter ,稳扎稳打的山高 Seco等;
国内有株钻、成量.哈一工以及哈尔滨工量数控刀具公司,加上成都英格、成都量具刃具厂、上海机床附件一厂,上海工具厂等在国内的产值均在数亿以上。在市场份额上,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有着天然的差距;但更大的差距在于我们还不能生产高档次的数控刀具产品。
国内刃具具行业面临的状态是整体行业都起步晚,先进的数控刀具仅仅是随着近年来数控机床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整体数控刀具产品发展速度缓慢,基础非常薄弱,竞争力不高。
欧美有早于我们接近200年的工业先发优势,全球的工业体系也基本源于西方,所以人家工业底子厚,这些刀具都是经过了上百年的迭代与优化。很多的工艺与关键技术已经有了非常高的技术门槛;关键还在于刀具的销售是与机床紧密捆绑在一起的,我们的高端机床还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进口的机床必须选用在国外已经配套好的刀具。
即使后期因为长期的加工,需要更换刀具。事实上我们的刀具在产品精加工、高性能切削,产品品种上与国外的机床往往还无法很好的匹配,更别说特殊用途的刀具,我们在无数的细节领域都还是缺失的,久而久之国产刀具形成非常被动的局面。
一是山特系,
山特维克(瑞典语:Sandvik)是一家瑞典重工业集团。1862年由Göran Fredrik Göransson在山特维克创建。山特维克在13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集团员工总人数50000人,年销售额近940亿瑞典克朗。
山特系有着庞大而复杂的刀具分支,因此在中国的兄弟纷多;山特系包括山特维克可乐满(Sandvik Coromant)、山高(Seco)、Titex、瓦尔特(Walter)、Valenite等,他们构成一幅刀具行业独特的层山叠翠的山水图。
瑞典的山高 Seco 虽然已经被Sandvik 100%全资收购,但是山高仍然的一个人相对独立的体系,在山特维克对外公布的业绩报表中,山高也是独立出现。在山特维克收购Valenite时,Seco成功收购法国刀柄和镗刀制造公司─EPB公司及荷兰生产整体硬质合金铣刀的Jabro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其产品系列;家族企业瓦尔特在出售给山特维克之后,基本上在中国也仍是忙碌着瓦尔特业务与品牌的双重扩张;而在在深孔加工领域有着突出优势的Titex公司,多年来似乎一直站在幕后。
二是美国系,
1938 年,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冶金学家 Philip M. McKenna 发明了一种用于切削工具的钨钛碳化物合金,在金属加工领域上有了质的突破。“Kennametal®”工具切割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从而促进了从汽车到客机再到机械产品的金属加工。凭借他的发明,菲利普在宾夕法尼亚州拉特罗布创办了麦肯纳金属公司。后来更名为肯纳金属公司,该公司已成为金属加工行业的世界领导者,总部设在拉特罗布。2020年全年收入计24亿美金.
美国刀具系主要以肯纳Kennametal、Widia、Star等为代表;2002年美国肯纳公司 Kennametal整体收购Widia之后,大大巩固了其在汽车行业的地位。
作为全球第二大刀具公司,Kennametal在中国的策略上基本属于低调运作,对外宣传比较少,除了两年一次的CIMT的展会上,你很难在太多的公开场合见到他们。然而在”刀山”上行走的江湖侠客无数,许多都与肯纳有关,这也算是中国刀具精美的黄埔军校。许多后来成名的代理商就是从肯纳出来的人。数十年的悠久渊源、中国多年苦心经营的口碑、庞大完善的销售网络仍然使他们成为在中国仅次于山特维克可乐满(Sandvik Coromant)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品牌。
三是欧洲系,
主要以德国为主,包括 MAPAL、Guehring 钴领、EMUGE、TBT、瓦格纳等;
四是日本系,
包括三菱.住友、东芝、OSG、黛杰、NACHI 不二越、HITACH日立等;以精密著称的日本刀具,在中国的代理渠道成熟得有些复杂。有人戏称,任何一个日本刀具通过其代理公司,半年之内,就可以覆盖在新疆塔尔干盆地上。欧美公司比较注重直销网络的建设,对于代理商有相互保护的机制,功底扎实,运作规范;而日本公司往往倾向于市场的开拓,有时疏于品牌管理,造成了代理商纷多,甚至互相“掐货”。
五是以色列系,
以色列系最著名的是ISCAR 伊斯卡, ISCAR同时也是以色列IMC(国际金属加工公司集团)的 15 家公司中最大的一家。他们共同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精密硬质合金金属加工工具系列。这些公司生产范围广泛的硬质合金刀片、硬质合金立铣刀和切削刀具,涵盖大多数金属切削应用。IMC 还为全球主要行业提供工程和制造解决方案。许多专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设计的创新产品使 IMC 成为汽车、航空航天和模具生产等主要制造行业的世界领先者。
全球范围内以伊斯卡为主体的IMC(Iscar Metal Cutting group)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刀具供应商。2001年ISCAR兼并Ingersoll(这里的Ingersoll, 并不是那个著名的气动工具品牌 Ingersoll Rand )主要看中了其在重型刀具、汽车工业、模具行业专用刀具的开发能力,收购韩国特固克Taegutec则标志着其在亚洲的进一步扩张。
2006年 ISCAR和整个IMC集团被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所以逻辑上伊斯卡的大老板是干保险和投资的沃伦·巴菲特。
当然整个以色列系除了ISCAR(伊斯卡),还有莫格索尔、瓦格丝等。 在这五大派系中,尤以伊斯卡ISCAR在中国的增长速度最快。
其他的产品则包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韩流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尚、文化的走红,韩刀也成为一景,韩国的Taegutec的刀具产品齐全。但价格优势不大;KORLOY则价格比较实惠,同时借助其刀柄产品,切入中国市场也很快。
以成量、哈一工、上工、株钻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尽管在几十年的跌打滚爬中积累了一些品牌优势,但缺乏材料、涂层、工具系统、刀具管理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他们市场竞争上往往只有价格优势,技术与品牌优势较小。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在国内建厂,如Sandvik Coromant、Kennametal、Seco、Walter、Sumitomo、Guehring、富土精工等公司,为我们输送了很多关键技术岗位的人才,随着人才的流动,虽然也确实大幅度提高了我们在产品上的技术水平。但事实上,涉及到的核心技术如刀具几何形状设计、粉末冶金材料等核心技术上实行了严格控制,这也大大阻碍了中国刀具行业的进步。
以汽车工业为例,汽车工业是专用刀具应用最多的行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刀具水平高低的标志,在此,美国的肯纳、德国的Widia、Mapal、Guehring,日本的住友、三菱、甚至韩国的Taegutec、KORLOY多公司等几乎填满了市场空间。在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厂,国产化刀具可能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但在灌木丛林中生存的中国刀具企业正在一步一步地往上挪,国产化之路毕竟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发展难还有很多其先天性的系统性布局问题。如早年,我们在引进汽车车型和先进数控自动生产线的初始,往往并不重视刀具的国内配套技术问题,没有及时提升国内汽车刀具技术水平。引进生产线后,随之舶来的专用刀具、工具品种规格繁多,工艺技术、专业化程度要求又高,国产现有刀具、品种、质量和供货服务能力均不能满足要求。而与此同时,配套完善、即装即用的几十个国外刀具品牌则在中国市场枕戈旦旦,使得我们的刀具国产化工作处于明显的被动状态。
在打造制造业强国的今天,我们国家已将机床行业提高到了战略性位置,把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和功能部件列为国家重要的振兴目标之一。其中,金属切削刀具尤其是数控刀具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升,对于制造业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影响,正在被整个国家和行业予以更高的重视
中国切削刀具制造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总体来看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切削刀具行业自身的发展状况,预计未来几年刀具行业将迎来智能制造升级发展时期,我国刀具行业面临着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过渡的时期。
汽车、模具、航空航天等行业的高、精、尖的复杂刀具将是我国生产现代高效刀具的主要从业方向。预计到2026年,我国切削刀具行业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556.5亿元。
2016-2018年我国切削刀具年消费规模出现明显快速增长,2018年刀具消费总额达到421亿元,超过2011年400亿的高点,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汽车等下游行业持续下行的影响,我国刀具消费额有所下滑,下降至393亿元。参考2020年全国GDP的增长水平,初步估算2020年消费规模为402亿元。
其中最重要的带来了中国一个独特风景线,区别于五金市场的线下市场,刀具系统与量具组成了我们国家特有的“工量刃具”市场 ,规模上有著名的温岭工量刃具市场,也造富了国内一大批刀具代理生意的经销商.
这些年,以珠钻为代表的国产片刃具技术水平与质量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以常州西夏墅为代表的中国硬质合金刃具的基地的崛起,逐渐在缩小与国外品牌的差距,这个时候给国产刃具一个市场培育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民营经济的逐渐占到了国民经济的大头,高昂的进口品牌对常规的加工制造是严重的品牌溢价过剩,普遍的中小企业需要更贴地气的,更符合我们企业实际情况,即雷军所说的,既感动人心,又价格厚道的产品。
copyright © 2020~2025 www.imm202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四川数特刀具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蜀ICP备2020028121号-1 网站建设|神州高呈 四川门窗安装
四川数特刀具有限公司
联系人:焦先生
电 话:028-84876065
手机号:1334895956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星光中路101号-A